11日晚7时30分,
在胶东国际机场国际、港澳台到达出口
走来一位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,
前胸和后背各背着
一个沉甸甸的红色双肩包。
他是刘德文,
送大陆去台老兵骨灰盒回家的“灵魂摆渡人”。
坐飞机也要为老兵买一张机票,
下飞机便把老兵的骨灰盒放在胸前,
让老兵走在前,
这是刘德文对老兵敬意的表达。
昨晚,
他把第一位即墨“老兵”交到其亲属手中,
便将后背的背包转到胸前,
今天他启程去潍坊,
1个人、2个背包,
刘德文走了22年,
走遍祖国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
送300多位老兵魂归故里。
这次回家的即墨老兵是刘吉泰,十几年前已经在台湾去世。老人的孙辈通过媒体报道认识了刘德文,两人互加微信后,刘德文开始寻找刘吉泰的安葬之处。“我从查询刘吉泰是否回大陆探亲、是否与大陆亲属有书信往来开始寻找线索,最终确认他在台湾北部。而我在台湾南部,来回奔波了几次,核实准确,办好手续,便马上带刘伯伯回家了。” 刘德文表示。
刘吉泰的儿子已过世,他生前嘱咐其子一定要把爷爷找回来。刘吉泰的孙辈多年辗转寻亲,昨晚终于从刘德文的手中接回爷爷。“爷爷回家了,回来了……”两人跪在地上交接骨灰盒时,刘吉泰的孙辈眼含热泪,双手控制不住地颤抖。
“小刘告诉我,希望清明节前将爷爷安葬,以告慰父亲未了的心愿。” 刘德文说,小刘的孝心感动了他。为此,刘德文特意带来台湾特产太阳饼给小刘一家。太阳饼是圆形的,寓意团圆平安。
即墨老兵刘吉泰是刘德文送回大陆的第61位山东籍老兵。
刘德文将寓意团圆的太阳饼给小刘一家。
上周刘德文刚送两位福建老兵回家,在台湾稍作休整后便马不停蹄来到青岛。清明节是追思的节日,对刘德文来说却十分忙碌。“目前,我已经找到了山东5位老兵。今天一次带回两位,下个礼拜准备再来一趟,送一位青岛即墨的老兵回家。后续还有一位潍坊老兵和一位菏泽老兵。” 刘德文说,眼看清明节就要到了,希望赶在节前多送几位老兵回家团圆。
去年3月,刘德文的父亲去世。对家人,刘德文心怀愧疚。本应该挑起家庭经济重担,陪伴孩子成长,但他都缺席了。甚至刘德文父母用务农的收入支持他的事业。“我的父亲生前非常支持我送老兵落叶归根。我每次动身来大陆之前都要回乡下禀告父亲。我在这次来青岛之前,去给父亲扫墓,告诉他最近会比较忙,要送更多的老兵回家团圆。”刘德文说,他坚持做这项有意义的事业,如果有另外一个世界,希望父亲在那里看得到。
“不管多么辛苦我都会继续坚持,这是老兵的夙愿,更是我的信念:老兵一生在外当游子,我不要让他们在外当幽魂。” 刘德文说。
22年来,除了西藏、青海和甘肃,刘德文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。他说:“最远到过新疆,那是去送一位四川老兵。老兵的孩子定居到了新疆喀什,我便坚持把老兵送到喀什。内蒙古去过两次,第一次是早年在山西大同转车;第二次到北京转乘高铁。多数情况一次旅程送两位家乡邻近的老兵回家,偶尔也有跨省的情况,现在乘坐高铁一两个小时就到,十分方便。”
说起大陆哪个地方去的最多,刘德文表示:“山东是送老兵最密集的省,也是我的第二个故乡。每次来山东都感觉很亲切,就像是从家里的后院走到前院。” 山东16个城市刘德文都去过,潍坊、淄博、平度、即墨等地区的老兵较多。说起青岛,刘德文表示:“青岛馒头能解山东老兵的乡愁。”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成之前,刘德文在流亭机场返程时,每次都要来到机场外面的小店买上20多个馒头,带回台湾,送给山东老兵尝尝家乡的味道。刘德文颇为感慨地说:“山东老兵拿着家乡馒头,蛮感动的。看到家乡的食材,他们表现出喜悦、思念和缅怀。那一刻,馒头对他们来说,是对乡愁的慰藉。”
每次送老兵回家,只要条件允许刘德文都会多买一个座位,多订一个床铺,把老兵当成亲人,而不是行李。2003年时,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兵找到刘德文,试探性地请求:“刘里长,可不可以等我死后,把我背回家乡,葬在父母坟前,让我尽孝道,以赎不孝之罪。” 老兵十几岁便离开家乡,一生颠沛流离,但他从未忘记要奉养父母。刘德文答应了老人的请求,这份承诺也延续至今。22年以来,老人的嘱托他不敢忘。此后,为了帮助老兵回家,刘德文还放弃了银行的高薪工作。
22年来往返大陆的费用,都是刘德文个人承担,家人在见证着一幕幕落叶归根的感动后,也由起初的不解转为支持。而鲜为人知的是,在台湾寻找老兵骨灰的费用远远大于大陆台湾往返的路费。
刘德文说,找老兵最多一次,来来回回奔波30多趟;时间最长一次,找了整整8年。上世纪70年代亡故的老兵都是土葬,且长期没有人祭祀和维护,最难找。在一次寻找北京籍老兵的过程中,仅在台湾的行程就超过6000公里。22年来,他跑遍台湾的公墓、陵墓,甚至是乱葬岗、寺庙、灵骨塔。如同大海捞针,通过这些年的积累,刘德文建立了自己的“数据库”,每次外出寻找,他总会把墓碑上的信息拍下来,在家人的帮助下为这些去世的老兵建档。如今,刘德文已经整理出数千名老兵的资料。
刘德文坚持的事业,即便是他的爱人在早期也有过质疑,外界更难免有不同声音。对此,刘德文表示:“如果算一笔经济账,算一笔我自己的养老账,那这份事业就真做不下去了。我不会去想,也不会去算这笔账。只要受人之托,便忠人之事。”
两个背包24公斤,沉不沉?一桶大桶水的重量近20公斤,已是让多数成年人很吃累的重量。刘德文表示:“如此负重旅行,的确很辛苦,难免腰酸背痛。”他将老兵骨灰盒交到他们儿孙手中时,看到老兵家人团圆,心情又是快乐的。
两个老兵的乡愁有多重?刘德文给出答案是24公斤。重不重?不重!为此,刘德文选用红色的双肩背包。回家,是喜事。
据统计,2024年刘德文送回47位老兵,是数量最多的一年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媒体传播,加速搭建起了老兵回家的桥梁。最初,刘德文以书信的方式和大陆寻亲者往来,累计收到700多封信件。如今,刘德文开通了抖音账号,找他更方便了,找他的人也更多了。寻亲也不再限于老兵,早期跑商船到台湾没有返回大陆的船员,也有很多通过刘德文魂归故里。目前,台湾健在的老兵,已经越来越少,最年轻的98岁,最年长的106岁。
老兵的乡愁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。在机场,刘吉泰的孙辈小心翼翼地将骨灰盒上面爷爷的照片送入怀中,刘德文的事业已经不仅仅是“灵魂摆渡人”,更修复了无数破碎的家庭记忆。
一诺千金,血脉相连,年近花甲的刘德文表示,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会坚持送老兵落叶归根,哪怕自己70岁、80岁。
来源丨青岛晚报